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2的文章

確診破三千 口罩應升級

圖片
先知提衛生倡議 普世認同併附議 科技應用於防疫 成效卓著皆受益 今日確診三千例 防護口罩應升級 通過 2020 年新冠嚴苛的考驗,台灣成為全球防疫的優等生。然而,自今年 4 月 1 日 破百例確診起,今日正式破三千確診,達到 3,766 例。不禁令人憂心,難道會繼續倍增嗎? 2003 年 SARS 肆虐期間,澳洲政府邀請電商發明人丁玲虹 (Linda Din) 到 APEC 提案解決中小企業的需要問題,進而平衡區域經濟發展。丁玲虹提案的要點之一為「 衛生倡議 」 — 引發熱議;各國代表提出疑問,丁玲虹說明「 非接觸式感應 」和「 非現金 」將是未來防疫的重點,日本代表實況轉播,不久出現「 NFC 論壇 」,丁玲虹的發明逐年被應用於文明世界的各個角落,也成為新冠期間防疫掃碼的重要工具。 三月時,丁玲虹即在幾個聚會中向各界意見領袖呼籲:「 台灣應當重視歐規 FFP2 口罩 。」因為「 FFP2 」等級可以過濾油性和非油性粒子 ( 美規 N95 只要求過濾非油性粒子 ) ,最適合倚靠機車交通的地區。丁玲虹推薦通過歐盟「 CE 0161 」由 Autoland Technology 研發的 3D 口罩,外層具有疏水性,在歐洲下雪地區不會弄濕口罩造成不舒服,內層親膚性,造型不會磨嘴,輕柔可耐久戴,女孩子不會脫妝,既防疫又能保持美麗。 最近,瑞典哥德堡大學醫學院在「 呼吸測試 」 (B reath Test ) 中檢測到 COVID-19 感染,在很短的時間跨度內呼氣 ( exhale ) 產生的「 微小液滴 」 ( microscopically small fluid droplets ) 中,可以檢測到導致 COVID-19 的 SARS-CoV-2 冠狀病毒之痕跡。研究人員,職業和環境醫學博士生維克倫德 (Emilia Viklund) 表示,可以檢測到直徑小於 5 微米 (μm) 帶有 RNA( 核糖核酸 ) 病毒的微粒。至少在 COVID-19 病程早期,只需幾次呼吸就足以檢測從小氣道 ( small airways ) 呼出的微小液滴 ( 即粒子, particles) 中的病毒痕跡。而研究呼氣的「 氣溶膠微粒 」 ( aerosol particles ) 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補充已建立的測量和監測新冠病毒的方法,對於研究分析感染的

戴對口罩很重要

圖片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從愚人節的一百多例確診,到今天 (4/20) 達到了 2,386 例,呈現倍增的狀態。 根據歐盟研究的結果,這次「 奧米客 」 (Omicron) 只要「 呼氣 」 (exhale) 就會感染。根據測試,拿打火機在平面口罩前吹氣,火會熄滅,顯然中層的密度不夠。經由歐盟認證的「 CE 0161 」 3D 立體 FFP2 等級口罩,同樣的測試,火不會熄滅;毋怪乎,入境歐盟要戴 3D 口罩,戴對口罩才不會被拒於門外。 在歐洲,西班牙總理桑切斯 ( Pedro Sánchez ) 被問及《 戶外口罩規定 》是否有幫助?他答道: 「 當然如此。不是我說的,而是科學證明,因為它 ( 指新冠病毒 ) 是一種在『 呼氣 』 (exhale) 時就會感染的病毒。」希臘則恢復了《 戶外口罩規定 》,同時要求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室內公共場所佩戴「 FFP2 」口罩或「雙層外科口罩」。荷蘭政府的疫情管理團隊建議在「餐廳、博物館、劇院」等繁忙的室內公共區域以及「室內體育賽事」的觀眾中強制要求 13 歲以上的人戴口罩。在法國,包括巴黎在內的許多城市恢復了《 戶外口罩的規定 》。奧地利總理內哈默 ( Karl Nehammer ) 宣布:「如果人們無法保持至少 兩米 的距離,必須在戶外佩戴『 FFP2 』口罩。」義大利因對該病毒呈「 陽性反應 」超過兩百萬人,導致工作場所缺勤嚴重,政府將 3D 口罩視為讓「 社會正常運作 」的一種方式。 台灣 今天增加 2,386 例確診,台北市就高達 471 例;國內 COVID-19 疫情延燒,台北市下午 3 點 30 分召開防疫因應記者會,大標題「 我們一起戰勝疫情 」,優土伯畫面的柯文哲市長仍戴著平面口罩,顯然沒有歐盟國家有危機意識 — 懂得使用「 高密合度、高防護力 」的 3D 口罩。 防疫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 2,386 例本土病例,個案分佈為新北市 822 例、台北市 471 例、桃園市 387 例、基隆市 191 例、高雄市 97 例、宜蘭縣 89 例、花蓮縣 86 例、台中市 76 例、屏東縣 31 例、台南市 24 例、新竹縣 23 例、彰化縣及南投縣各 17 例、苗栗縣 16 例、雲林縣 14 例、新竹市 11 例、台東縣 5 例、嘉義市及連江縣各 3 例、嘉義縣 2 例、澎湖縣 1 例。 SARS 肆虐的